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還將繼續加強,穩投資還將持續加碼,有望迎來新一輪政策支持。9月18日下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大基礎設施等領域補短板力度 穩定有效投資”有關工作情況。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投資司副巡視員劉世虎、農經司副司長李明傳、基礎司副司長馬強分別發布了相關信息。
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 確保有限資金投向短板領域
孟瑋在發布會上介紹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補短板總體情況時表示,今年以來,基礎設施等領域補短板取得了積極成效。截至目前,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已開工建設130項,在建投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高標準農田加快建設;一批鐵路重大項目建成運行。下一步將在堅決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前提下,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穩定有效投資,不斷提高投資效益,確保把有限的資金投向那些能夠增加有效供給、補齊發展短板的領域,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基建領域力爭再新開工一批重大項目
馬強介紹交通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情況時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將會從高位運行向常態回落,但仍需要保持在必要的合理區間。下一步,將在確保已開工項目順利實施的同時,力爭年內再新開工一批重大項目,保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持續穩定,強化明后年項目儲備。
具體來看,一方面,加快推進包頭至銀川、和田至若羌、湖州至蘇州至上海等鐵路項目建設;啟動一批國家高速公路網待貫通路段,實施武漢至安慶6米水深航道等航道整治工程;力爭實施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工程、韶關機場軍民合用工程以及新建菏澤、麗水機場等重大工程。另一方面,抓緊開展儲備項目的前期工作,梳理“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中長期交通網絡規劃中具備啟動條件的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前期工作。
馬強還表示,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前期工作進度;二是加大資金籌措力度。通過規范的PPP方式運作,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鐵路項目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推進債轉股;三是充實重大項目儲備。抓緊儲備一批國家戰略需要、通道作用較強、運輸需求較大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同步推進前期工作,為適時開工創造條件。
繼續把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支持方向,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擋升級
李明傳介紹水利等“三農”領域的補短板工作時表示,繼續把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支持方向,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擋升級。
李明傳稱,將科學有序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加大災后水利薄弱環節補短板工作力度,統籌推進中小型水源工程和抗旱應急能力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大中小微結合、骨干和田間銜接、長期發揮效益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網絡;開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和現代化建設,到2022年,推動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4億畝;確保到2022年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將抓緊研究提出深化農村基礎公共設施管護體制改革方面的政策意見。
李明傳表示,下一步將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實施,進一步研究加大對“三農”領域的投資支持和政策保障力度。
進一步加大項目儲備力度,保障在建項目后續融資
當前的形勢下為什么要特別強調穩投資?劉世虎對此表示,做好穩投資工作,在當前形勢下,對于穩定經濟增長、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提升長期綜合競爭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劉世虎透露,國家發改委將采取一些措施來提高投資的針對性和精準性,以穩定有效投資,包括將進一步加大項目儲備力度、保障在建項目后續融資、進一步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等。
對于加大項目儲備力度方面,劉世虎說,當前,新開工項目增長乏力,顯示投資增長后勁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發改委正在會同各地方和有關部門,加強重大項目儲備,健全完善儲備制度。
保障在建項目后續融資方面,針對在建項目后續融資需要加大保障力度的實際情況,督促地方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支持在建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金融機構加大對在建項目合理融資需求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場化原則,保障融資平臺公司合理融資需求,防止盲目抽貸、壓貸和停貸。
劉世虎還表示,2018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5376億元,集中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三農”建設、重大基礎設施、區域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和社會治理、生態環保等領域建設。